【へぎそば、蛤と桜海老の茶椀蒸し】
也許,從養老六年(722年),由於稻米的生長不盡人意,為了預防饑荒的發生,因此元正天皇下令各地栽種蕎麥開始,日本人就開始想方設法地讓蕎麥這種磨成粉後有黏性,卻沒有彈性,因此做成麵條的話很容易斷裂的麵種更能以麵的型態食用。因此蕎麥麵最早的吃法是用蒸的,而並非為現代的麵條狀。之所以最早之所以是用蒸的,是因為那時還沒有防止水煮後斷裂或消除其乾粉口感的添加物,而且水煮會使蕎麥的風味在水中流失。約在16世紀末,蕎麥麵粉才在不斷地嘗試下形成,而這個不斷嘗試,指的是加入不同配比的麵粉或山藥等可以產生黏性的材料。
現在的的蕎麥麵,則多是與麵粉混合。按照蕎麥粉與麵粉比例又分為十割蕎麥麵(十成蕎麥粉,又稱做生蕎麥),利用熱水將蕎麥粉的澱粉糊化、製成黏稠狀的麵團,與其他混合了麵粉的蕎麥麵比起來,純蕎麥粉製作的蕎麥麵更柔軟易切。然後是麥或稱做内二八蕎麥,望文生意,自然是二成麵粉混合八成蕎麥粉。它的名稱的由來有兩個說法,一種是按照其材料比例來命名,另一種說法是在江戶時代後期,其普遍價格為16文錢,然後將其拆成「二乘以八」來命名。然後還有外二八蕎麥麵,是用將蕎麥粉和麵粉按照十比二混製而成,而非百分比。最後還有逆二八蕎麥麵的說法,但倒不是說蕎麥粉和麵粉的比例是2:8,而只是對那些立食蕎麥麵或是即食蕎麥麵的謔稱。
新潟縣魚沼地方的「へぎそば」則是加入了一種中文叫海蘿,日文漢字為「布海苔」的海藻,讓原本易斷的蕎麥麵竟然也有了隱約的彈牙口感。這種海藻由於藻液的黏性很強,以前常被用來做為紡織品的黏著劑,而新潟縣魚沼地方的小千谷和十日町,正是以小千谷縮這種高級紡織品聞名。而1922年在當地創立小嶋屋總本店小林重太郎則是最早想出將蕎麥粉與海蘿的海藻液混合做成蕎麥麵的人。へぎ的漢字為片木,原本是裝一捆一捆絲線的容器,現在也指盛裝這種蕎麥麵的容器。不以布海苔蕎麥麵為名,就是取這種蕎麥麵如同一捆捆絲線置於容器內的意象。
晚餐另外做的是蛤蜊櫻花蝦茶碗蒸(蛤と桜海老の茶椀蒸し)。這是東京澀谷由出身自香川縣的林高太郎所經營的人氣居酒屋「高太郎」的其中一道菜。
今天偷懶,以烤箱烤而非如平時一樣以直火烤竹莢魚,吃起來糟透了
還有一大敗筆,就是忘了へぎそば的麵汁裡加的不是山葵,應該加芥末才對。
#へぎそば #蛤と桜海老の茶椀蒸し #百年和食
「竹 莢 魚 普 林」的推薦目錄:
- 關於竹 莢 魚 普 林 在 食之兵法: 鞭神老師的料理研究 The Culinary Art of Wa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竹 莢 魚 普 林 在 食之兵法: 鞭神老師的料理研究 The Culinary Art of Wa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竹 莢 魚 普 林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竹 莢 魚 普 林 在 鮪魚和鮭魚算是高普林食物嗎?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竹 莢 魚 普 林 在 高普林魚類的原因和症狀,MOBILE01和台灣e院的回答 的評價
- 關於竹 莢 魚 普 林 在 竹莢魚分解詳解最適合初學者操作深入淺出的魚類 - YouTube 的評價
竹 莢 魚 普 林 在 食之兵法: 鞭神老師的料理研究 The Culinary Art of Wa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鰤魚的季節,烤一份,燉一份。
台灣雖然海產豐富,但是海鮮的烹調方式不多,平時會常吃海鮮的人更少。我說的平時,指的是平常解決三餐的便當店或小吃攤,菜單上出現的海鮮總是只有三五種。結果就是,明明海產豐富,要吃海鮮卻非得去海產攤才肯多吃一些。之前看已故魚達人李嘉亮先生的書,他就說過,台灣海鮮料理的烹調方式明顯不足,這兩年則有新合發腥弟出的一方面介紹魚產,一方面介紹多樣烹調方式的書,都值得收藏。今天做鰤魚的時候,想說我怎麼沒寫過鰤魚,結果原來是寫在介紹日本鄉土料理的文章裡了:
鰤魚在日本有寒鰤、天上鰤、黑瀨鰤、臭橙鰤、戶島第一鰤、櫻鰤等知名品牌。其中寒鰤是富山縣冰見市、天上鰤是北海道余市、黑瀨鰤是宮崎縣串間市、臭橙鰤是大分縣、戶島第一鰤是愛媛縣宇和島市、櫻鰤是三重縣與和歌山縣所捕獲的鰤魚。
鰤魚自古以來在日本的關西和北陸地方就是年節必備,和紅魽(カンパチ/Greater amberjack,中文學名高體鰤)、平政(ヒラマサ/Yellowtail Amberjack,中文學名黃尾鰤)並稱「鰤魚御三家」(而我們這裡談的鰤魚在台灣又叫青甘,中文學名為五條鰤,另外台灣還常見一種中文學名叫長鰭鰤,又名黃尾鰺、油魽的鰺科鰤屬魚,日本叫鰭長間八/ヒレナガカンパチ,英文為Highfin Amberjack),而其中又以鰤魚所含的油脂量最高。
根據大槻文彦所著的字典《大言海》鰤魚的日文假名「ぶり」(buri)得自其豐富的油脂「あぶら」(abura),後來簡稱「ぶら」(bura),最後又音轉為「ぶり」。還有一說是因為牠的肉質很軟很好咬(ぶりぶり),也有一說是因為其盛產期是下雪(雪の「降り」)的季節而得此名。至於牠的漢字寫法「鰤」,則的自其「師走季節最肥美」,而這師走季節指的是繁忙的年底十二月。也因為鰤魚盛產於冬天,因此在日本海,有著冬天的海之所以波濤洶湧是因為鰤魚在跑的「鰤魚起浪」一說。
在日本,鰤魚是一種出世魚,也就是伴隨著牠的成長,名字會不斷變換,價錢也不斷上升的魚種。牠在日本非常多不同的稱呼,但只有野生完全成熟的,才能被叫做鰤魚。在關東,牠體長在十到三十公分之間的時期被稱為「魚夏」(ワカシ/wakashi)、三十到六十公分叫「鰍」(イナダ/inada)、六十到八十公分叫「稚鰤」(ワラサ/warasa)、八十公分以上才叫做鰤;在關西,十五到四十公分的叫ツバス/tubasu、四十到六十公分叫「魬」(ハマチ/hamachi)、六十到八十公分叫「目白」(メジロ/mejiro)、一樣八十公分以上才稱做鰤;在富山縣等北陸地方,三十五公分以下叫「芝員」(ツバイソ/shibainn)、四十到六十公分叫「福來魚」(フクラギ/hukuragi)、六十到八十公分為「雁度」(ガンド/ganndo),再來就是鰤了。
至於要長多久才能被稱為鰤呢?通常第一年是三十公分左右,兩年為長到五十公分,三年六十五到七十公分,四年七十五公分左右,五年就會超過八十公分了。而一條成年的鰤魚則是體長平均一公尺,體重八公斤,外形為前後兩端尖細、中間寬闊膨凸的紡錘形,其背部為深藍色,腹部是銀色,身體兩側則有著黃色的長條。牠還是小魚的時候由於棲身於海藻當中,因此日本各地都叫牠「藻雑魚」(モジャコ),成魚則是捕食沙丁魚、竹莢魚和烏賊來吃。
新鮮的鰤魚身體柔軟、腹部緊實,全身藍得發亮,體側的黃色條紋鮮明。根據平成十二年,日本農林水産省統計情報部的「漁業・養殖業生産統計年報,野生鰤魚的漁獲量為七萬七千四百六十一噸,養殖的則為十三萬六千八百三十四噸,後者佔了全部的64%。以下來看看日本幾個知名的品牌鰤魚。
寒鰤
在這些鰤魚的品牌中,以富山縣冰見市所捕獲的寒鰤(寒ブリ)在市場上的評價最高。不過以產量來說,則是長崎縣、石川縣與島根縣分別為第一、第二和第三名。產區則以日本海側為多,太平洋側的話,產量最高的則是千葉縣與茨城縣,分別是全日本第四和第七名,第五名則是北海道(養殖的產量第一名為鹿兒島、第二名大分、第三名愛媛、第四名宮崎、第五名高知,日本最早開始養殖鰤魚的則為香川縣)。日本海側的鰤魚有「佐渡鰤」、「能登鰤」,富山灣內的叫「冰見鰤」,也就是我們這邊說的寒鰤。
位於富山灣中心部冰見市近海的寒鰤又稱為「冰見寒鰤」(ひみ寒ぶり),以定置網捕獲。冰見寒鰤不論是品質或價格,都不是其它地方捕獲的所能比擬。因為鰤魚在初冬時,會為了產卵,而從北海道南下到九州的五島列島附近,而在這段路程中間位置的冰見市近海所捕獲的鰤魚,正處於脂肪最為飽滿的狀況。而且這些鰤魚全都擠進了能登半島,全被圍了起來,這是因為富山灣有著被稱為「藍瓶」,彷彿是天然魚缸般的海底地形,因此冰見市又被稱為捕捉寒鰤的聖地。
此外,冰見寒鰤還必須滿足三大基本要求,一是必須是在富山灣由定置往捕獲,二是必須是在冰見漁港競標,三是必須是六公斤以上,外型和品質都良好者。
天上鰤
不管是富山縣冰見的「冰見寒鰤」、石川縣能登的「天然能登寒鰤」、新潟縣佐渡的「佐渡寒鰤」,都是以地名做為其品牌名。不過產於北海道余市的鰤魚則不叫余市鰤,而叫天上鰤。不過這倒不是因為牠的味道好吃到讓人登天,事實上,從九月上旬到十月下旬這短短的漁期以定置網捕獲的天上鰤,脂肪是不如寒鰤的,但凝縮的旨味則讓人回味無窮。
近十年才開始在市場上流通的天上鰤之所以叫天上鰤,是因為牠是在日本最北端所捕獲的鰤魚,我們以鰹魚來打比方的話,牠就像是初鰹,尚未囤積太多脂肪,但是卻是所有鰤魚的先驅,旬之初物。
黑瀨鰤
黑瀨鰤是日本水産株式会社在宮崎縣串間市的黒瀬水産株式会社,所推出的鰤魚品牌。黒瀬水産株式会社是日本水産株式会社於2004(平成16)年,出資100%的企業,也是日本最大的鰤魚養殖企業。在2009年6月,黒瀬水産株式会社推出了「夏天也是當季的旬」,「黑瀬小鰤魚」,以早期採卵的人工種苗技術,生產出了在原本鰤魚味道不好的夏季,也可以吃得到的夏季美味鰤魚。
臭橙鰤
大分縣的養殖鰤魚產量為日本第三,而這裡的鰤魚之所以叫臭橙鰤,是因為這裡的鰤魚的餌料內,有加入一種叫臭橙(カボス)的學名為citrus sphaerocarpa的當地特產的柑橘(其產量佔了全日本的九成),因此稱之為臭橙鰤(かぼすブリ),而這也成了這種鰤魚最大的特色。因為,和紅魽與平政這兩種「鰤魚御三家」的另外兩種魚比起來,鰤魚被切開後的血合肉更容易變色(褐變),就算是鮮度一樣,但也會造成價格下滑。而由於臭橙中所富含的多酚與維他命C等抗酸化元素的作用,吃著加了臭橙的餌料長大的臭橙鰤,其血合肉的鮮度和顏色最高可保持四十個小時之久,而且這樣子也使得臭橙鰤的脂肪吃起來有清爽的感覺。
臭橙鰤在大分縣的主要養殖地在臼杵市、津久見市和佐伯市,其中,臼杵地區在臭橙鰤的餌料中所添加的是臭橙的果汁、而佐伯市水津地區添加的則是果皮粉,末。以臭橙的果汁來說,三十次餵餌的果汁與餌的比例為1%:1,如果是果皮的話,則是以二十五次餵餌數來算,比例是0.5%:1。
臭澄鰤是一個比較新的養殖鰤魚品牌,在平成十九年(2007),才由大分縣農林水産研究指導中心的水産研究部,針對改善養殖鰤魚的血合部分變色的缺點為目改始研究,並在三年後的平成二十二年(2010)開始販售。
戶島第一鰤
戶島第一鰤(戸島一番ブリ)也是養殖的鰤魚,從昭和51年(1976) 就開始進行養殖的戶島第一鰤的養殖地戶島,在愛媛縣宇和島市西方二十公里的宇和海國立公園内的海域。這裡是個水深六十公尺深、水流快,而且海底湧出天然營養鹽的漁場。由於這裡的水流毫不間斷地變化,成就了戶島第一鰤從頭到尾都緊實的肉質。而也因為地處在愛媛縣,因此在平成18年(2006),當地還推出了「愛媛愛的食物推進機構」,推行「有著愛的品牌產品」的認定,將戶島第一鰤打造成最高級的品牌鰤魚。而其養殖特點是,以經營養殖業的家庭為單位,一戶照料一個八條魚的漁群,一尾一尾細心地飼育。
櫻鰤
這種鰤魚一方面是因為在接近櫻花盛開的季節捕獲,一方面其切身肉的顏色如同粉紅色的櫻花。從冰見的寒鰤開始,日本北陸地方的鰤!捕撈到二月底已經告了一個段落,而鰤魚則是繼續南游至長崎縣的壱岐和對馬,以及鳥取縣的境港。
而在太平洋岸的沿著三重縣到和歌山縣的東紀州、熊野灘,就把這些三、四月為了產卵而南下所捕獲的鰤魚稱之為櫻鰤。
櫻鰤會在被捕獲後立刻以活醃法(活〆)來保持鮮度,不過由於其脂肪量已經減少,所以吃起來的味道變得淡泊而清爽,與冬季的鰤魚比起來,更能吃到魚肉本身的風味。
在三重縣,有一種用櫻鰤做的叫做「鱉甲壽司」(ベッコウ寿司)的傳統鄉土料理。這是一種將櫻鰤切片用醬油醃過,再混以紅蘿蔔、香菇、蛋絲、海苔絲的散壽司。之所以被稱做鱉甲壽司,是因為用醬油醃過的櫻鰤的顏色,像是鱉甲的琥珀色。
鰤魚料理
鰤魚可做為刺身、壽司、可煮、可烤又可以做火鍋,根本是萬能的魚類食材。而除了我們這部份提介紹的鰤魚涮涮鍋外,鰤魚在日本最普遍的料理方式就是照燒鰤魚和鰤魚燉蘿蔔了。其它長見的做法還有做成壽喜燒,以昆布柴魚高湯和水菜一起煮的「脆脆鍋」(はりはり鍋,はりはり表示水菜爽脆的口感)、鹽燒、西京燒等。
以前我們介紹鯖魚棒壽司的的時候,談過由於京都不靠海,因此由日本海將鯖魚運到京都的誕生了「鯖街道」。同樣的,地處內陸的日本人因為想吃鰤魚,也造就了從越中富山(富山灣)將捕獲的鰤魚翻山越嶺運到飛騨(岐阜縣)和信州(長野縣)的「鰤街道」。從越中運到飛騨的鰤魚稱為「越中鰤」,從飛騨送到信州的則叫「飛騨鰤」。
「鰤魚乾」(塩ぶり)
越中鰤和飛騨鰤,都會先在富山縣做成鰤魚乾保存與運送。然後做成烤鰤魚乾食用。在長野縣的松本市和九州的福岡,都會在過年的時候做鰤魚雜煮。在石川縣,則有一種稱為「巻鰤」(まきぶり)的以稻草捲起來保存的鰤魚乾,吃的時候再切片食用。
「能登寒鰤胃鹽辛」(能登寒ぶり胃塩辛)
鹽辛和日本酒就是合!這道也是石川縣的料理,是將鰤魚的胃用米麴、鹽和當地的魚露製成的發酵魚醬。
今天喝山形正宗,酒米使用的是和十四代一樣的酒未來。
#ぶりかま塩焼き
#ぶり大根
《東京23區鄉土料理之兵法:六本木、赤坂、虎之門、新橋、芝浦: 港區》:https://naihaolee.pixnet.net/blog/post/358894552-
竹 莢 魚 普 林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起來寫】#鬼滅之刃的文化導覽(三):雷之呼吸與鱗文淵源、染織工藝應用、紫藤花考察 // 鄭雋立
.
本集前半將接續上回介紹雷之呼吸傳承者衣著的「#鱗文」的靈力與神怪傳說,並回顧《鬼滅》美術造型的可觀之處。後半部則介紹本作重要花卉「#紫藤」的科普知識。雖然跟內文無關,筆者依慣例先分享帥氣又可愛的鬼滅圖片供讀者留念,圖為東京複合商業都市「太陽城」的跨界合作:「鬼滅之刃 x SUNSHINE CITY 全集中!太陽的都市傳說」,今天也跟著煉獄大哥一起「全集中」探索日本文化。(見圖一)
.
■ #雷之呼吸與龍神信仰淵源的線索
.
如果借用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語言學至符號學以降的觀念闡釋,鱗文的符號具(signifier)是連續三角形圖像,染織工藝界約定成俗命名後則是符號義(signified)的產生,這個符號義來自民眾「#望文生義」產生了對龍蛇等神話生物鱗片的聯想。
.
龍神信仰早在飛鳥、奈良時代就有跡可循,龍蛇之類的形象在東亞文化普遍與雷電雨水、噴火產生連結,可能來自《山海經》或渡來人口耳相傳。而平安時代晚期的文獻《法華驗記》、《今昔物語集》則清楚記述一則名為〈道成寺緣起〉(或稱 #安珍與清姬)的傳說作為大和本土的證據,概要是紀伊國(今和歌山縣)富豪之女清姬愛上投訴的僧侶安珍,因為男方態度飄忽、逃避,導致女方由愛生恨,變身為口吐烈焰的巨蛇,渡江追趕至道成寺將躲避的安珍燒死在寺鐘內(茂呂美耶,2007),這就是後來歌舞伎經典劇本《#京鹿子娘道成寺》的原型(藤依里子、水野惠司,2017)。
.
■ #繪畫與歌舞伎等視覺文化運用
.
包含浮世繪、歌舞伎在內,在所有與《道成寺》相關的作品都有同樣的經典橋段:清姬脫下外衣(可能是十二單衣最外層的「唐衣」),露出佈滿鱗文的襯衣(辻和子,2018)象徵性地說明清姬已鬼化成大蛇形態。(見圖二)
.
回歸上一集的討論,吾峠呼世晴老師為達到身分識別的效果,讓炭治郎穿上同時具有歌舞伎巨星、竈門神社修驗者等雙重形象的「市松/石疊文」,善逸作為雷之呼吸的傳人,穿著的鱗文也同樣象徵強大力量──『雷之呼吸一之型:霹靂一閃』,龍神雷電般的瞬間爆發力與破壞性,這也即為可能是幕府時期鱗文被大量運用在「北条氏」等武士家紋的原因。再回頭看鬼滅中所有劍士的和柄,除了身分識別,所有的圖像更會導向同樣的符號義:祈求「#武運昌隆」。
.
■ #大和民族的藝術性格
.
除了柱以外,本作重要配角、女醫師珠世的血鬼術「視覺夢幻之香」產生幻覺的視覺運用,更能發現和柄衍生混搭的趣味,剛好印證人類學家李維史陀(Lévi-Strauss, 2011)的解讀:染織工藝能極熟練地 #混用抽象幾何與寫實兩種圖像,這種巧妙搖擺在兩種極端間的性格正是日本文化與西方最大的不同。(見圖三)
.
■ #紫藤的雅緻詩意:
.
紫藤原產於中國大陸與日本全境,東亞人對紫藤的審美關注,通常不離季節、霞光、姿態、清香等風雅的感悟。唐.李德裕《憶新藤》:「遙聞碧潭上,春晚紫藤開。水似晨霞照,林疑綵鳳來。清香凝島嶼,繁豔映莓苔。金谷如相併,應將錦帳回。」詩中的審美情緒道盡了植物的脫俗與崇高性。
.
現今植物學的常識已說明,日本紫藤與中國紫藤唯一的差異在花序的順/逆時鐘,而日本園藝界熱愛紫藤的程度絲毫不亞於華人,是日本画常見的入畫花卉之一。其他領域除古樸簡約的 #盆栽和花道 外,更有種滿紫藤的主題公園,也就是曾與鬼滅聯名的『#栃木縣足利花卉公園』,幾乎可視為鬼殺隊最中選拔處──藤襲山的三次元版本。
.
韓國文化學者李御寧(이어령,2018)以文學、語源佐證的詮釋指出:日本人擅長以細小、緻密的事物來捕捉美(美しい,utsukushi)的感覺,如平安時代前的文學會用『愛しい』(憐愛)形容美,更早的《古事紀》則使用『くはし』(kuhashi,細緻、完美之意),因此李御寧認為荻花、藤花、櫻花等「#細小精緻之物凝聚的結晶」是完美之花、代表大和美學意識的植物。
.
■ #紫藤毒性的爭議
.
鬼殺隊的人氣角色之一「蟲柱.蝴蝶忍」,是擅於提煉藤花毒素用於殺鬼的化學奇才,由此設定可知紫藤帶毒乃普遍常識,但奇妙的是古今皆有食用與入藥的紀錄,《夢溪筆談.補筆談卷三》:「黃鐶,即今之朱藤也,天下皆有。葉如槐,其花穗懸,紫色,如葛花。可作菜食,#火不熟亦有小毒。」,《署督賦》:「其根入藥用,能吐人」則是反過來 #利用其毒性作為催吐劑,操作得當並不致死。
.
前段提到的『足利花卉公園』也仍在販售紫藤霜淇淋,日本大眾刊物也有許多將紫藤花做成天婦羅、饅頭、糖漬的實例。在華語出版品中,愛花的歷史學家周芬娜(2017)曾在書中教學「春野花天婦羅」作法,台灣坊間也有園藝家開發出果凍、八寶飯之類的食譜(陳鳳麗,2018),可見紫藤仍可食用,只是須注意僅花朵可食並烹熟去毒。(見圖四)
.
■ #醫療與化學證據
.
醫療與化工方面的研究,證實紫藤的毒性來自兩種化學成分:#凝集素(Lectin,能導致紅血球凝結、形成血栓)及 #紫藤素 (Wisterin glycoside,皂苷的一種,會導致嘔吐、腹瀉,豆類植物都有,煮沸能去毒),以武漢植物研究院的論文為例(陳凡、陳梅芳、傅俊,1994),藥用實驗的萃取部位為 #種子,也就是公認毒性最強的部位。
.
由於《鬼滅》中血液是鬼的力量來源與構成要素,如果中毒凝血再外加腸胃症狀,輔以蟲柱大人的萃取濃縮,保證比人類誤食豆莢痛苦上萬倍(忍小姐的施虐癖可見一斑),故鱷魚老師的設定絕非空穴來風。
.
此外,農業界也有用紫藤萃取物用於有機農作的研究,安徽農業大學徐敬東(2014)的研究證明:紫藤萃取精油對蘋果腐爛菌、小麥赤黴菌和番茄灰黴菌等3種常見的 #植物病原真菌 確實有抑制效果。
.
■ #紫藤鮮花沁香安神
.
傳粉生態學家巴克曼(Stephen Buchmann)指出,成年人吸入花朵揮發物(花香)#能減少交感神經活動進而降低血壓。以玫瑰為例,實驗中受試者交感神經活動(即戰與逃的反應)降低40%、腎上腺素也減少30%。「上海香料研究所」李祖光等人的研究(2005),則證明紫藤鮮花能萃取出多達32種香氛成分,其中便有松木常見的「呋喃」、薰衣草占30%的「芳樟醇」、迷迭香常見的「β-石竹烯」等重要香氛成分,正是炭治郎形容的「忍小姐的花蜜味道」,知名香水大廠ACCA KAPPA的紫藤香水想必也同樣清新宜人。
|
■ #延伸閱讀:
#鄭雋立寫鬼滅文化導覽,第一集回顧: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603622909825328
#鄭雋立寫鬼滅文化導覽,第二集回顧: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610903412430611
#李長潔介紹竈門神社與劍術淵源: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604343393086613
#李長潔介紹淺草(炭治郎遇見無慘的地點):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611075655746720
|
■ #參考文獻:
01.茂呂美耶(2007)〈道成寺緣起(和歌山縣)〉《傳說日本》,台北市:遠流出版,頁94-96
02.藤依里子著、水野惠司監修,李艾祺譯(2017)《日本文樣圖解事典:帶來好運的日本傳統圖案480款》,台北市:遠足文化 (原典為2010年日本初版)
03.辻和子著,蔡麗玲譯(2018)《歌舞伎完全圖鑑》,新北市:楓書坊文化出版
04.李維史陀(Claude Levi-Strauss)著,廖慧瑛譯(2011) 〈繩文精神與行動繪畫〉《月的另一面:一位人類學家的日本觀察》,台北市:行人出版,頁42-44
05.李御寧(이어령)著,沈文訓譯《日本人的縮小意識──豆物狂的傳奇》,台北市:漫遊者文化出版,頁44-46
06.周芬娜(2017)〈紫藤飄香的季節〉《餐桌上的芍藥花》,台北市:印刻出版
07.史蒂芬.巴克曼(Stephen Buchmann)(2016)《花,如何改變世界?穿越科學、商業、歷史與文化, 探索花與人類的不思議共生史》,台北市:臉譜出版,頁342-343
08.陳凡、陳梅芳、傅俊(1994)〈紫藤凝集素的分離純化及理化性質研究〉《武漢植物學研究》第12卷第3期,武漢市: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研究所
09.李祖光、衛雅芳、芮昶、高雲芳〈紫藤鮮花香氣化學成分的研究〉《香料香精化妝品》,2005卷1期,上海市:上海香料研究所,頁1 - 3
10.徐敬東(2014)《紫藤提取物抑真菌活性及其化學成分研究》,安徽農業大學碩士論文
11.唐詩、《夢溪筆談》、《署督賦》等古文部分均參照自維基『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2020.11.05瀏覽,網址:https://ctext.org/zh
12.陳麗鳳(2018)〈紫藤花好看又好吃 吃花達人教你做〉,自由時報,2013.03.23副刊報導、網路存檔,2020.11.05瀏覽,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74355
竹 莢 魚 普 林 在 竹莢魚分解詳解最適合初學者操作深入淺出的魚類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用科學的方法研究料理料理科學料理解密資助材料費加入頻道 ... ... <看更多>
竹 莢 魚 普 林 在 鮪魚和鮭魚算是高普林食物嗎?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鮪魚和鮭魚一百毫克各多少普林? ... 沙丁魚、竹莢魚、比目魚、鮪魚、鯛魚、香魚、秋刀魚、鮭魚、鯉魚、鱸魚、小魚乾、蚌類、魚卵、蟹、文蛤、牡蠣、花枝、乾魷魚、龍蝦、草蝦 ... ... <看更多>